Tiktok、Reels 短影音平台這麼多,該怎麼選?
短影音拍好了,該上傳到哪裡?
在短影音流行的時代,可以經營的平台從 TikTok、Facebook Reels 、Instagram Reels、YouTube Shorts甚至到Line VOOM,這麼多的選項,到底該怎麼選呢?
本文將為你一次比較各大短影音平台的差異,分析受眾結構、購買意願與適合產業,幫你快速判斷哪個平台最符合你的品牌目標!
TikTok 短影音平台特色差異
- 全球平均月活躍用戶:約 15.9 億人
- 台灣平均月活躍用戶:834 萬人 (僅統計18歲以上廣告受眾)
- 平均每日觀看時長:全球用戶約 58 分鐘,是所有社群中黏著度最高的 App。
- 年齡/性別:55 % 為 12–24 歲女性、25‑34 歲約35 %;主要以Gen Z 為主。
- 教育/收入:早期以學生為核心,但新興市場藍領用戶增速快。
- 購買意願:53 % 全球用戶看完直播就衝動下單;美妝、時尚品類成交率最高。
- 內容風格:節奏快、原生感強、各類挑戰多。
- 適合產業:美妝、潮流服飾、快消零售、遊戲、音樂 IP。
關鍵判斷:需要話題爆發、鎖定 Z 世代並結合社群電商的品牌,可以優先嘗試 TikTok。

Instagram Reels 短影音平台特色差異
- 全球平均月活躍用戶:全平台約 20 億人;Reels 功能滲透至所有用戶。
- 台灣平均月活躍用戶:1,130萬人
- 平均每日觀看時長:全站約 38 分鐘;其中 Reels 佔據超過半數觀看時間。Meta 2025 年公布,Facebook+Instagram 的 Reels 每天播放超過 200 億次,相較 2024 年成長翻倍。
- 年齡/性別:25–44 歲佔據50%;男女比近乎 5:5。
- 教育/收入:大學以上白領佔比高,平均客單價領先其他平台。
- 購買意願:近三成用戶直接在 IG 完成購買,商店瀏覽習慣成熟。
- 內容風格:精緻剪輯、情感敘事、生活質感。
- 適合產業:精品、時尚零售、旅遊餐飲、個人品牌。
關鍵判斷:若你重視「高質感形象+高客單轉單」,Reels 可能是你的最佳戰場。
YouTube Shorts 短影音平台特色差異
- 全球平均月活躍用戶:全平台超過 23 億人 。
- 台灣平均月活躍用戶:1,840 萬人 (僅統計18歲以上廣告受眾)
- 平均每日觀看時長:約42分鐘。2025 年 Cannes Lions 上,YouTube 執行長宣布 Shorts 每日瀏覽數約 200 億次。
- 年齡/性別:受眾年齡層相對平均,其中18‑24 歲 97 % 每週看超過 5 天。
- 教育/收入:高等教育比例最高,知識型與科技導向受眾集中。
- 購買意願:53 % 觀看 Shorts 廣告的用戶曾因此認識新品牌。
- 內容風格:教學、開箱、長片精華;依賴關鍵字搜尋與推薦。
- 適合產業:教育課程、科技 3C、B2B 服務、長片創作者導流。
關鍵判斷:若品牌追求 SEO 長尾與內容資產沉澱,Shorts 是穩定流量池。
Facebook Reels 短影音平台特色差異
- 全球平均月活躍用戶:約 30.7 億人,超過 20 億使用者幾乎每天使用
- 台灣平均月活躍用戶:1,710 萬人 (僅統計18歲以上廣告受眾)
- 平均每日觀看時長:全球用戶約 30–32 分鐘,Meta 2025 年公布,Facebook+Instagram 的 Reels 每天播放超過 200 億次,相較 2024 年成長翻倍。
- 年齡/性別:25–34 歲最多,35 歲以上族群比率高於其他平台。
- 教育/收入:家長、地方商家與中小企業主活躍;客單價高。
- 購買意願:粉專 × 社團,組成獨特的封閉式購物生態。
- 內容風格:親子、在地生活、新聞短片。
- 適合產業:家庭日用品、汽機車、金融保險、公益組織。
關鍵判斷:目標鎖定 30 歲以上、需要直播帶貨或社團經營的品牌,可優先考慮 Facebook Reels。

LINE VOOM 短影音平台特色差異
- 平均月活躍用戶:在台灣約 2100 萬人,近 8 成國民幾乎每天使用。
- 平均每日觀看時長:官方未公開「人均使用時數」,但依 Points 回饋與 Line Pay 生態數據,短片消費導流明顯
- 年齡/性別:涵蓋 18–50 歲主力用戶,男女比例近似。
- 教育/收入:藉 LINE Pay 及 Points 生態,鼓勵「邊聊邊買」的熟客經濟。
- 購買意願:票券、餐飲與醫美 O2O 轉換效果突出。
- 內容風格:小確幸、文化梗、KOL 互動,字幕比例高。
- 適合產業:在地零售、觀光旅遊、生活服務、小眾文化品牌。
關鍵判斷:若品牌主力市場在台灣或計畫跨日韓,並重視私域營運,VOOM 值得嘗試。
總結:如何選擇短影音平台
太多數據看得眼花撩亂,還是不知道如何選擇嗎?
其實你只要從以下的三個角度出發,就能快速鎖定方向:
釐清核心客群的年齡層與消費力
- 確認你的受眾究竟集中在 Z 世代、25–34 歲高消費群,還是跨齡家庭族群。
對平台內容調性與自家資源
- 評估品牌能否持續產出潮流挑戰、精緻生活風格或知識教學等對應素材。
回到最終商業目標
- 判斷你要的是話題爆發、直接轉單、SEO 長尾,還是實體 O2O 引流。